今日論衡之民生探微
  □閱盡
  家庭教育在我國有望步入法制化軌道。記者日前從全國婦聯舉行的立法研討會上獲悉,有關方面正推動家庭教育立法進程,相關立法建議稿預計年內出台。
  家庭教育需要法律介入嗎?在相當多的人看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私事”,外人無權干涉。即便法律,中國人的傳統也是“法不入家”。或正由於此,我國在學校、社會、家庭三大教育體系中,前兩項都有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學校教育的法律相對完善,但唯獨家庭教育立法,始終是空白地帶。
  然而,近年媒體曝光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現象,讓社會愈來愈多地關註起家庭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一些有條件的家庭將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到孩子的智力和技能開發上,“成龍成鳳”之念極度膨脹,卻忽視了其身心、倫理和人格等基礎性教育;另外,大量的留守兒童和部分“事實孤兒”,難享家庭的天倫之樂,家庭教育更是闕如。更有眾多家庭不知該如何教育孩子,或放任自流,或以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只要孩子能完成學業就大功告成了。
  大量資料表明,家庭教育的不當已成為導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海澱區法院未成年審判庭所審案件中,五成以上的“問題兒童”來自“問題家庭”;有少管所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進行調查,其中約八成人是因家庭結構或家庭教育缺陷造成。而許多成年人的犯罪誘因,往往也與早年的家庭生活經歷有關。顯然,當學校和社會教育漸趨完備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陷,已成為影響“下一代”健康成長不容忽視的因素。
  無疑,家庭教育並不僅僅關乎家庭福祉與個人前途,也維繫著社會和諧、國家競爭力。著名教育家斯托夫人說:“偉大始於家庭”。梁啟超更認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因此,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私域空間,同樣是公共事務,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制日程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把家庭教育從“幕後”推到“前臺”,使得家庭、學校、社會的三大教育體系有機結合。
  事實上,我國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只是家長的觀念落後和認知誤區,更有國家對此的保障及配套服務的嚴重缺位。比如,年輕爸媽不知該如何做家長時,社會卻不能提供有力的援助。雖然網上和書店里的育兒經、教子經等書籍五花八門,但大多似是而非,有的甚至完全不靠譜。家教市場的混亂令家長們無所適從。又如,當千百萬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及一些“問題家庭”孩子得不到家庭教育時,政府和社會監管措施不足,更少法律授權介入。
  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是其走向世界的起點。個人能否在現代多元化社會裡立足併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她)從家庭吸收的營養。而且,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又是學校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因此,現代發達國家已普遍把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當作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並頒佈法律予以保障。有的國家還用法律規範家庭教育責任,如果父母在這方面嚴重失職,可等同於“虐待罪”而將受到嚴懲。顯然,我國的家庭教育立法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實有急起直追的必要。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閱盡  (原標題:家庭教育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49lynmw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